民進黨執政一個月來,兩岸關係雖無地動山搖,但彼此信任感已有下滑。在政治主導的現實下,政府之間的溝通協作機制不如從前,民間的對立情緒便會蔓延。大陸媒體對台灣持續表現出不友善態度,央視報導洪素珠事件也在兩岸廣傳;在大陸的台生、台商群體亦常能感受到身邊的猜測和質疑。李、扁時期,大陸民眾對台灣的不滿態度,似乎又有抬頭之勢。

不過,蔡英文冷靜無感、充滿理性的個人特質,使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激進、敏感的本土政治取向不至於過度膨脹;8年來的交流互動,已經積累了良好的民間對話基礎;加上新時代的信息傳布更加即時、透明,民眾立場的選擇逐漸呈現多樣性的可能。我們應樂觀地相信,這種不滿態度只是大陸民眾暫時性的反彈,而不會演變為永久性的排斥。

濾水器 水世界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 濾水器 光頭水





var _c = new Date().getTime(); document.write('');

在這樣的前提下,雙方應嘗試建立更為靈活多元的溝通機制,或在不同層次的具體事務中向對方釋出善意,從而彌補政治上因為某些原則無法立即達成共識所造成的「賽局」。

舉例來說,大陸媒體在報導台灣事務時,應在不違背一中原則的基礎上,拋棄強烈的民族主義立場和中華復興意識,實事求是地使大陸民眾了解台灣的真實情況。這樣既避免給對方造成不必要的壓迫感,亦能使自身形成理性、全面的認識。

而台灣方面,更應在民主制度的框架內,表現出更強的包容精神和法制理念。哪怕是今年大選前後,台灣社會對國民黨的批評最為激烈之時,民調亦顯示有75%的民眾認為不應該對大陸不友善。對此,民進黨應認識到民意並非讓它再度高舉台獨的大旗,重新引發兩岸之間的危機,造成民眾的不安全感。

因此民進黨政府在面對陸生納入健保、陸配獲得身分證年限等關乎在台灣的大陸人切身利益的問題上,更應發揚民主的精神,認同法律對人性訴求的普遍尊重,有魄力突破自身的傳統局限。

應看到的是,分散在台灣各大高等院校的陸生,在大陸一胎化的背景下,一個人在台灣的處境就影響著一個大家庭對台灣的看法,更別提他們通過網絡寫作、出書造成的廣泛影響;而遠嫁來台灣的陸配,則因相對弱勢,更容易引發大陸娘家的關心和同情,一旦他們的權益不如外籍配偶,對大陸全體民眾心理上造成的傷害,也是難以撫平的。

不論兩岸現存何種程度的價值觀差異,但主體仍是使用中文的漢人社會。這一獨特基礎使得雙方在試圖理解對方立場時,不必首先跨越種族和語言的藩籬。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,文化上的橋梁應成為多元溝通機制建立的最好媒介,而促成更多具體事務更快、更有效地達成。(作者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陸生)

(中國時報)



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濾水器

});

}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ryeliz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